导言:低空经济作为一个新兴的经济领域,正以其独特的优势和潜力吸引着各方面的关注和投资,预示着未来可能将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。低空经济不仅是一个国家级的战略方向,也是地方政府积极探索和实践的对象。本文将从梳理低空经济概念内涵、政策环境、市场及产业链特征分析,探讨未来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的热点,为地方布局低空经济提出一些思路建议。
一、低空经济概念内涵低空经济是指以低空空域为依托,以各种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,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。
1.那么何为“低空”呢?
首先,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低空空域。
低空空域是国家重要战略资源,是通用航空活动的主要区域,也是军民融合的重要领域。目前,我国对空域管理实行空域分级分类管理制度。我国低空空域主要分为3类:管制空域、报告空域以及监视空域。
根据2023年11月,国家发布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空域管理条例(征求意见稿)》,中国空域分为管制空域(A、B、C、D、E类)和非管制空域(G、W类)。从本次分级的重点来看,真高300米以下G类空域以及真高120米以下W类空域是新增空域,更适用于轻型无人机飞行。
其次,我们再来了解一下通常意义上的“低空”范畴。
“低空”通常是指距正下方地平面垂直距离1000米以内,视地区特性和实际需求可扩展至3000米以内的空域。结合当前实际发展来看,低空飞行器的特点和低空需求场景,决定了其中多数飞行活动都集中在600米以下,飞行活动的半径一般也不超过200-300公里。
总结来看,儒余股份将低空活动划定为垂直高度为1000m,半径为300km的范畴。
2.低空经济已经有哪些应用场景?
低空经济的核心是飞行器与各类场景的融合,应用场景广泛。目前已在农业、工业、交通、服务等多个场景中都有广泛应用。
二、低空经济政策环境
1.国家政策频频利好,有待厚积薄发
近年来,国家层面高度支持低空经济发展,并不断推进空域管理改革,落实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、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等措施,逐步构建从空域管理到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,极大地拓展了低空经济发展的空间。
3月28日,工信部等四部门印发《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(2024—2030年)》,“低空经济”百度指数增长至8728,创历史新高。随着方案的实施,预计到2030年,中国通用航空装备行业将有望实现重大技术进步和应用拓展,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和支撑。
2.地方紧跟热点,加速培育新产业集群
据不完全统计,2024年,广东、安徽、四川、山西、湖北、江苏等近20个省份都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低空经济。江苏持续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,大力发展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,南京、无锡等地重大项目及产业园区建设如火如荼。广东是连续第二年将“低空经济”写入省政府工作报告的,提出加快建设低空无人感知产业体系;安徽加快合肥、芜湖低空经济产业高地建设。
从国家和地方政策支持方向看,无人机、通用航空、eVTOL(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)及拓展文旅、城市空运等应用场景是低空经济未来重点发展方向。
随着国家和地方对低空经济的政策倾斜力度加大,将推动低空经济稳步驶入“快车道”,未来或将成为拉动地方经济增长、拓展城市发展空间、催生跨界融合新业态等的强力引擎。
三、产业特征及两大热点
低空经济产业体系从包括传感通信在内的起降基础设施,到飞行器制造(载人、非载人电动驱动或发动机驱动),再到低空飞行服务,以及立体数字化网络地图等,产业体系复杂庞大。
1.上中游为材料、产品研发制造,下游以服务为主
低空经济产业链上游主要为原材料与核心零部件,原材料包括钢材、碳纤维、复合材料等,零部件包括芯片、电池、电机等;
中游为低空产品及配套系统,是产业链的核心部分,低空产品包括无人机、航空器等主机厂,高端装备、配套产品、低空保障等,配套系统包括遥控监测、起降系统、指挥系统等;
下游为应用场景,需要飞行审批、空域备案等,通过后的应用是低空经济与各种产业的融合,涵盖工业、农业、服务业等各领域。
2023年,我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已超5000亿元。据中国民用航空局预测,到2025年,中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到1.5万亿元,到2035年,有望达到3.5万亿元。同时,根据美国经验来看,低空经济的体量大概是高空经济的3.2倍,而据世界银行测算,中国高空经济体量大概为17万亿元,据此预测,中国低空经济总体量能够达到54.4万亿元,保守估计也有50万亿市场空间,发展前景广阔。
2.热点一:聚焦制造领域——无人机、eVTOL
①无人机是低空经济中最活跃的板块,应用广泛
国内无人机的技术与产业链相对成熟,未来发展方向是“无人机+”,不断推动应用场景释放是发展重点。同时,随着《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》的正式施行,有望带来新一轮需求放量,是当前各方布局的热点与重点。
据国家统计局数据,我国民用无人机市场规模由2020年的602亿元增至2023年的1200亿元,稳居全球榜首,预计2025年将突破2000亿元,市场增长空间广阔。
目前无人机技术在农业、工业、防火、物流等领域已实现全面应用。截至2023年底,全国共有近2万家无人机运营企业,无人机设计制造企业约2000家,注册无人机数量126.7万架,相较2022年增长了32.2%。与此同时,民航局积极推动企业开展无人机物流配送,并在江西、广东、陕西、四川等地区的20个无人机航空试验区进行了试点部署。
②eVTOL是新兴领域,未来有望带动更大的增量空间
eVTOL(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),俗称飞行汽车,是指以电力作为飞行动力来源且具备垂直起降功能的飞行器,无需传统机场和跑道。相比于直升机,eVTOL具备安全性高、乘坐成本低、维护成本低、噪音更低、智能化水平较高等优势。
与无人机相比,eVTOL刚刚进入商业化探索期,企业正经历试飞测试和适航取证阶段,技术研发仍是当前产业发展的重点,市场空间有待释放。但eVTOL融合了航空和新能源汽车两种技术,能够使用航空和新能源汽车各自的关键零部件,所以一旦eVTOL实现适航取证规范化、标准化,可以快速进入量产化阶段。同时eVTOL无需传统机场和跑道,避免大量基础设施配套建设,具有低投入、高增长的特点,获得各方纷纷提前布局。
从应用场景来看,eVTOL未来可以覆盖低空旅游、低空短途、应急救援、城市出行等领域,其中城市出行包括城市出租车、机场班车和城际交通等场景。
目前,国内已有亿航智能、峰飞航空、沃兰特航空等行业领先eVTOL企业获得适航认证。其中,亿航智能已与多个地方政府达成战略合作,包括深圳宝安区、罗湖区、广州黄埔区、无锡市、合肥市等地;适航取证后,亿航智能迎来了单季交付量的爆发,2023年第四季度,交付23架EH216系列eVTOL,带动营收实现5660万元(约800万美元),同比增长260.9%。沃兰特航空已与南航通航、中航材救援、亚捷航空集团、华夏飞滴科技、若尔航空工业等七家知名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及意向订单700架,意向金额175亿元左右,实现订单量及收益大爆发。
领先企业的成功用实践验证了eVTOL这个行业的巨大潜力。同时《绿色航空制造业发展纲要(2023-2035年)》明确提出到2025年实现eVTOL试点运行,有望缩短eVTOL产品上市时间,推动eVTOL产业的快速发展。
2.热点二:聚焦应用领域——旅游、物流、城市管理、交通
通行服务是指依托航空器(小型飞机、直升机、轻型飞机等)进行飞行活动的领域,包括工业、农业等作业飞行、科研、培训、旅游、体育竞技等飞行活动。
得益于政策推动,我国通航机场数量自2017年实现快速上升,截至2023年底,国内通航企业达到689家,在册通用航空器3173架,通用机场451个,全年作业飞行135.7万小时,近三年年均增速超过12%。与此同时,与通航有关的新业态发展如火如荼,如“文旅+航空”“体育+航空”等,成为地方推动文旅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。物流、城市管理、交通等重要场景的应用现状值得关注。
四、地方如何抢抓低空经济机遇,强力布局
如何抢抓低空经济产业密集创新和高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,各方都在积极探索寻求答案。业内专家表示,发展低空经济,“市场是根本、空域是关键、政策是保障、技术是支撑、安全是底线”。儒余认为,对于地方来说,从产业基础、政策保障、基础设施配套、应用推广等多维度切入布局,逐步建立完善低空经济发展生态,是推动低空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必由之路。
1.盘家底、定方向,找准低空经济发展的抓手和路径
围绕低空经济产业链上下游发展支撑要素,全面系统梳理本地“有什么、擅长什么、可以争取什么”等促进低空经济快速发展的资源要素。立足产业基础,结合市场热点方向无人机、eVTOL、通用航空等,大力支持本地相关企业发展壮大,鼓励有条件向低空经济领域转型的企业积极拓展业务,同时聚焦产业链关键环节开展专题招商,多维发力,加快促进低空经济产业发展。
2.提供政策保障,为低空经济发展护航
低空经济涉及空域管理、飞行管制、航空器准入、安全管理等国家事权。地方推动低空经济发展,尤其是市场方面推广应用,受到一定制约,政策保障是关键前提。一方面,地方可以借鉴发展先进地区的创新经验模式,探索性推动;另一方面,地方可以积极争创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、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等,破除低空管理的体制机制障碍。
3.完善基础设施配套,提升低空经济发展空间
不同于其他产业,低空经济的发展需要物理和信息两种基础配套设施。物理基础设施指支撑飞行活动的机场、起降平台、维修站等,信息基础设施指进行飞行活动所需的通信、导航、气象监测、无人机管理系统等,这些在产业发展初期均需要政府给予大力扶持。
4.拓展下游应用场景,激发市场新活力
低空经济应用场景具有广阔的发展潜力。以四川为例,近年来全省消费类飞行量逐年攀升,直接产值超过1亿元。聚焦应用场景,地方可围绕“低空经济+文旅”“低空经济+物流”等较为成熟的应用领域加快布局,同时积极推进以eVTOL为核心的空中出租车等空中交通服务新模式,抢先打造立体交通体系。
附件:代表地区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现状
聚焦地方低空经济发展现状来看,地方主要以“研发+制造+应用+保障”四大板块为核心布局,上海、安徽、深圳、珠海、无锡等省市发展较为领先。而产业基础、试验区、省级试点等资源是各地重要竞争优势。
1.上海:研发
上海凭借优越的科研实力,提出突破倾转旋翼、复合翼、智能飞行等技术,研制载人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,探索空中交通新模式。聚焦智能机载、复合材料、新能源动力创新,研制超音速、翼身融合等新一代商用飞机,推动氢电池、氢涡扇等氢能飞机技术验证示范。
园区建设:2024年1月,“长三角低空经济虹桥产业园”在上海青浦区揭牌,并发布了低空经济“1+4”产业赛道规划。其中,“1”代表一个产业园(长三角低空经济虹桥产业园),“4”则指四个低空经济细分赛道,包括电动飞行器制造、飞行器运营、培训和数据服务。
2.安徽:制造+应用+保障
安徽作为全国首批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省份,大力发展低空经济,构建了覆盖通用飞机、无人机、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(eVTOL)整机制造、发动机、航电系统、部件材料、运营服务的产业链条,形成以合肥、芜湖市为双核,安庆、六安、宣城等多点支撑的产业格局。2023年,全省低空经济规模突破400亿元,低空经济领域在建项目69个,计划总投资近1000亿元。
相关政策:合肥市发布《合肥市低空经济发展行动计划(2023-2025)》,提出打造低空经济总部集聚区、建设检验检测及适航审定基地、建成飞服和管控平台、开通商业化空中游览航线和无人机物流配送航线等。芜湖市发布《芜湖市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(2023—2025年)》,提出加快发展成为全国低空经济发展先行区、集聚区和示范区。
3.深圳:制造+应用+保障
深圳拥有坚实的电子信息产业基础,是国家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、全国通用航空分类管理改革试点及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。深圳专注无人机方向,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,覆盖生产制造、技术研发、软件开发、商业应用、人才培育等诸多环节。2022年,深圳2023年,深圳低空经济年产值超过900亿元,同比增长20%;消费级无人机占全球70%的市场份额,工业级无人机占全球50%的市场份额。
相关政策:深圳市颁布《深圳市低空经济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(2022—2025年)》《深圳市支持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》,《深圳经济特区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》等政策文件,从基础设施、飞行服务、产业应用、技术创新、安全管理等方面助力低空经济产业“高飞”。
园区建设:2023年12月,深圳龙华区首个专注于低空经济产业的园区“龙华区联嘉祥·科创PARK”揭牌。园区位于观澜高新科技园,总建筑面积8.5万平方米,将配备无人机试飞场、智能交通测试道路、航空物流分拣中心等先进硬件设施,并提供一系列产业配套服务。
4.珠海:应用+保障
珠海依托航展平台和区位优势,专注通用航空应用及服务,形成覆盖通航应急救援、新兴航空消费、通航运输及作业、无人机产业链配套及应用服务等多领域的通用航空产业链。2023年,珠海高新区已拥有低空经济规上企业22家,实现产值规模42.45亿元。
5.无锡:制造+应用
无锡具有通航产业基础,集聚了通航智能制造类企业33家,涵盖航空发动机关键零部件、关键材料、配套零部件等产业链重点领域。2024年,无锡与亿航智能签约,打造eVTOL低空产业基地,围绕“公共平台、产业生态、应用场景、特色园区”建设,推动低空产业发展集聚成势。
园区建设:2024年3月,“无锡丁蜀低空经济产业园项目”开工,该园区规划用地位于丁蜀机场东北侧、环太湖生态旅游圈西侧,具备丁蜀机场设施基础支撑以及道尼尔海翼公司研发制造产业基础。其发展目标是打造航空、航天创新产业集聚地,航空产学研基地以及旅游度假目的地。